启发
约翰·科特说过:组织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改变行为,而在成功变革的组织里,要能够触动人们的感觉才是有行为的改革。是的,一个企业,改变员工的心态和行为是痛苦的分娩,更是一种文化。正如大名鼎鼎的龙永图访台,应记者要求当场简单扼要的回答: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一句话,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学从美国回来,两个人,几杯酒,左一言右一语,就扯得远了。同学说在美国的公共场所、交通要道,除了用英语指示外,现在还增加了许多汉语,这说明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是件扬眉吐气的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外有一些地方只有汉语标识,例如“请不要闯红灯”“请不要乱抛纸屑果壳”“大小便请入池”??再联想身边的一些人和事,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随处可见。一番闲谈下来,深感不轻松。
当天下午,厂里召开月度例会,会场鸦雀无声。副总在主持,我正好观察着会场:有人在挖鼻孔,有人在转笔杆,小丁埋头在笔记本上涂鸦。我都看在了眼里。会议结束后,副总请我讲两句,我要来了小丁的笔记本向大家展示,会场一阵喧哗,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把和同学的一番对话讲给在座的员工听,借题发挥对大家进行了一次“改造不良行为”的动员。
在2005年中外企业文化峰会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教授提出“当今企业如何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改造不良文化”的话题,给我启发很深。是的,在一个企业的组织变革中,最难的莫过于改变团队成员的心态和行为。好似人的两条腿,先迈哪条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向正确的方向。一个企业,只有让员工真正从内心感受到文化似水,有形亦无形,自动自觉地付诸行动,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努力改良自己的行为,才能点燃工作的热情,完美地完成任务。
点评:
企业文化建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它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说教,而必须触动员工的心灵,并且外化为行动,养成为习惯。讲到习惯,每个人都有,每个团队都有,但许多习惯是落后的,不是企业所期望的,是必须改变的。找出员工中的不良习惯,并说服员工弃旧图新,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变革的过程,不仅有员工观念的变革,还有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真可谓:变则通,通则久。
市场如九马画山
一天,我和新到营销部的大学生小黄一同去安徽调研市场。我们出发的时候天还没放亮,上了车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待到睁开眼,已是霞光万丈。
揉了揉睡眼,我对一边的小黄说:“真是个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啊,第一次和咱们大学生同行,缘分呐。”
“老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次出差我就靠你了。”毕竟是有文化的新型营销,会说话。
“既然我们一起出远门就是朋友了,不存在谁靠谁,是志同道合。”我朝小黄笑道。
“小黄啊,像你们这些年青人,从校门到厂门,起早贪黑跑市场,出来闯荡,真不容易。”看着小黄清瘦的脸庞,我关心地拉着家常话。
“谢谢老总,创业总得要辛苦,我就怕吃了苦找不到路,白吃苦。”小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我,像找到天造地设的情人。
“小黄啊,这一路你看到了些什么啦?”
“老总,我看到生机盎然的树木花草,诗情画意的荷塘,还有白云深处有人家。”
“喔,咱们的秀才文采不错嘛,再说说,还看到了些什么。”小黄抓着头,天真地朝我看着,大眼睛一闪一闪的,就像一个期待老师提示的孩子。
“老总,你看到了什么?”小黄问我。
“哦,我刚刚睡了一个好觉,好景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这一觉让我梦见了泥土没有睡着,灵魂没有睡着,时光没有睡着。”我说起了抒情诗。
“小黄,一路美景不可不看,但如果你将这自然风光当着背景用心去看,去展开联想的翅膀,你就会找到路,摸进市场的大门,看到更精彩的无限风光,来来来,你看。”我指着窗外不远处越来越清晰的一排排刚封顶的新小区,“我看到这儿会需要很多建筑装饰胶。”小黄眼睛睁得铜钱大,圆圆的,透着亮,看着我又转向窗外。“你再看,这边有个家俱厂,规模真大,肯定会用到我们的木工胶、贴纸胶等产品。”我指着路边一个开发区内的一幅大型厂牌淡淡的说。
“一个人无论在哪儿,在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在哪儿,就像在车上,有人看到的是湖光山色的美景,变迁着的城市、乡村等,而一个有心人会将使命置于心中,就会看到潜在的市场、外部资源,就会得到大市场。”我似一位导演在给演员切磋戏中情节,小黄眨巴着眼睛,听得那么出神,进入了角色。
“小黄,听过‘九马画山’的故事吗?”我打破沉寂另起一行。
“老总,我去过漓江,还听过有关传说,当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来到这座山前,周总理看了那山的纹理,只用了25分钟就看出了9匹马,而陈老总看了半小时,也只能看出7匹来,所以陈毅老总打趣道:这样看来,你是总理,我是副总理还是有道理。就好比你是老总,我是营销员,也是有道理的。”小黄来了个太极功,说得还真有张力。
“不过,小黄啊,民间有谚语:画马画得好,一匹也不少,常人能看到两三匹,秀才能看到五六匹,看出七匹是很少,能看九匹不得了。市场就如这‘九马画山’,你能看得出几匹呢?”我绵里藏针。
“老总,听你一席话,我胜读十年书哇,生姜还是老的辣。我明白了,市场如山,看马得用心,人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者,有没有把身心融入到市场之中啊。”
我朝小黄笑道,目光从他的脸上滑过,滑向窗外,只见车窗处蓝天如洗,一片天高云淡??
汽车在高速公路奔驰,我和小黄在这流动的办公室边看景边侃景,如同甜蜜的恋人,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更远的地方。
精进不分老少,用功只在当下。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就要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地方,要透过山的纹理看到马,不但要看到马,而且要看到更多的马。
点评:
最近,有一场“科学与文学对话”,杨振宁高度评价了范曾的诗句——“真情妙悟铸文章”,道尽了科学研究必须经过的过程。我认为,它也道尽了市场营销人员的成功诀窍:一要“真情”,就是做一个开拓市场的有心人,正如刘鹏凯所说:人在哪并不正要,重要的是心在哪。有了真情才会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第二步的“妙悟”,即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从山岩的纹理中看出九匹马来;也才会把市场机会变成经营业绩,即“铸文章”。刘鹏凯用“九马画山”的故事,循循善诱地培养新营销员,充分地说明了他那“心力管理”的真谛——知心、聚心、塑心三部曲。把每个员工培养成才,使黑松林成为人才的摇篮,是刘鹏凯的真正过人之处。
(清华大学管理系教授、博导张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