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首页 > 往期论文 > 正文
     
 

《企业职工文化理论与实践》导读

 
  更新时间: 2013/10/15 点击数: 13645  

企业职工文化理论与实践导 读

一、本书的写作背景

企业职工文化是与企业文化相伴而生的一个概念。在一个企业中,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群体的文化,企业职工文化是职工群众的文化。

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引进我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对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引进和学习,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推动我国民族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历史进步,与越来越多中国优秀企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华为集团、吉利集团等都是我国最成功的世界级民族企业。它们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鲜明、独特而有效的企业文化管理实践。

作为一种职工素质管理与提升理论,企业职工文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产物。重视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提升职工群体的科学文化、技术技能素质,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群体及其企业文化理念,也离不开企业职工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先进企业职工文化的塑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职工群众整体素质的竞争。企业文化管理可以造就成功的企业,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也可以打造出优秀企业。大庆油田、鞍钢集团、青岛港、天津港、中国中铁等都是我国享誉全球的优秀企业。它们的成功得益于塑造了以王进喜、郭明义、许振超、孔祥瑞、窦铁成等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为代表的企业职工文化。

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都应该列入到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中。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引进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1992年,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被写进党的十四大报告。这是企业文化第一次写进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

企业职工文化的重要性则是在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之后才逐步显示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尤其是过于重视GDP的发展观,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我国社会发展乃至文化观念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譬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唯利是图的经营观、GDP为中心的政绩观、忽视弱势群体的精英观、见利忘义的人生观,等等。为此,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3月7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这次讲话精神,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同年3月29日,王兆国同志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十三次主席团(扩大) 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职工文化概念。为探讨和研究职工文化的内涵,2008年7月8日,由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黑龙江省总工会协办,大庆炼化公司承办的全国工会“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工程” 论坛召开。与会人员就“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主题进行了互动研讨。2008年10月17日,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对职工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他指出,职工文化建设是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2009年3月31日,《当代工人》杂志社发起成立了辽宁省职工文化建设促进会,成为我国第一家专门研究职工文化的群团组织。2010年11月17日,全国总工会研究室组织召开了“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 研讨会。研讨会就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地位作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内涵、特征和相互关系,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思路对策和途径方法,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二、本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在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作者认为,职工文化分宏观职工文化和微观职工文化两个层面。宏观职工文化是指整个工人阶级和所有职工群众的文化,有时也称工人文化。微观职工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职工群众所秉持的具有组织特色的文化。微观职工文化可以分为企业职工文化、学校职工文化、机关职工文化,等等。

企业职工文化是微观职工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对于企业职工群众来讲,企业文化是“要我做” 的文化,企业职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作为“要我做” 的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管理者群体的管理理念及其对企业职工群众日常行为提出的外在要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群体的价值理念。作为“我要做”的文化,企业职工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职工群众的价值理念及其对自身日常行为的自我要求。

企业职工文化的核心是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的价值理念。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管理是管理者的管理理论,企业职工文化管理是职工群众的自我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职工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和提升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本书在吸收当今最新企业职工文化研究文献和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主要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 三个方面对企业职工文化建设运行规律和操作技巧进行了阐述。

在“为什么”方面,企业职工文化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职工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劳动关系和谐的本质是劳资双方文化的和谐。在一个企业中,劳资双方的文化就是企业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其中,企业文化管理曾经在创新我国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开展。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服务企业管理工作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创新我国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努力方向。要实现这一创新目标,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文化管理无疑成为理想选择。当我国进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要战略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又成为创新我国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新的载体。

在当前我国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强势的企业文化面前,企业职工文化受到了冷落。这是劳资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反映。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职工群众维权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及激发他们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是什么”方面,企业职工文化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企业职工文化是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的价值理念为核心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企业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统一互补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地位上对等、内容上互补和最终战略目标上一致。二者尽管在起点上不同,分别代表的是企业职工群众和企业管理者群体两个主体的文化,但在一个企业中,两个文化主体在地位上是对等的,二者缺一不可。两种文化的建设基础及其角度虽然不同,分别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和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群体为建设基础,但两个群体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互相促进的,二者在内容上互补。两种文化在发展重点上也各有侧重,分别以提升企业职工群众整体素质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战略重点,但二者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手段,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是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现代企业职工不仅要拥有知识和技能等“硬素质”,更要有文化和理想追求等“软素质”。职工群众的“硬素质” 是“软素质” 的物质基础,“软素质” 是“硬素质”的精神动力。职工群众的“软素质”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有着更特殊的时代价值。

与企业文化管理自上而下的过程相比,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企业文化需要得到企业职工群众的认同,企业职工文化也需要得到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群体,企业职工文化的推动者和运作者是工会,因为工会是职工群众的“娘家”。同时,企业职工文化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它是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的更有效手段。与“要我做” 的企业文化管理相比,“我要做”的企业职工文化管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在“怎么做”方面,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主要包括调研、形成、实施和组织四个方面。企业职工文化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的成功轨迹及其成功价值理念。调研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解读、人员访谈、调查问卷等。在人员访谈过程中,以劳模为代表的所有企业基层先进职工都要访谈到。其他企业基层职工群众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访谈。了解企业职工文化受到企业管理者群体认同的情况也是访谈的重要内容。调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职工文化类型进行定位。企业职工文化主要有四种类型: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和理想型。企业职工文化形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企业职工价值理念、制定企业职工行为规范和展示企业职工精神风貌。企业职工文化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企业职工价值理念要内化于心、企业职工行为规范要外化于行和企业职工精神风貌要同化于魂。工会在开展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因为提升企业基层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激发企业基层职工群众的正能量和凸显企业基层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工会分内的工作。

三、本书的特点和价值

本书体现了学术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特点。学术性是指本书把企业职工文化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解读和探讨。尽管这方面的学术探讨还不是很多,但本书做了最大限度的尝试和思考。本书关于企业职工文化“为什么” 和“是什么” 问题的探讨,更多侧重于学术思考。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更多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考。只有在学术性方面建构了比较完善和清晰的企业职工文化理论体系,才会对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实践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在操作性方面,本书对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方法、技巧等,给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体现在本书列出的典型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中。作者希望这些成功案例能够给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实践更多的启发。在这些成功案例基础上,本书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指导和建议。这些方法和建议主要在本书“怎么做”的相关章节中,包括企业职工文化调研、形成、实施和组织的全过程。在企业职工文化调研阶段,本书作者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企业职工文化导向定位模型和调查问卷。

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项职工素质工程,也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倡导企业职工的自我管理。企业职工文化管理就是企业职工的自我管理理论。如果说企业文化管理是20世纪的前沿管理理论的话,那么企业职工文化管理将是21世纪的前沿管理理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创造精神,凝聚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实现。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工人阶级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作用,提出了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要求。这正是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和重要内容。

企业职工文化及建设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学术问题有待我们做深入探讨,越来越多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成功实践,更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提炼。企业职工文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范畴。其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职工文化的产生具有中国特色。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定位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二是企业职工文化的内涵具有中国特色。

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精神文化的代表———劳模精神,不仅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方向。三是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意义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创新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中国特色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特点。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职工文化建设都是创新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四是企业职工文化的管理性质具有中国特色。“我要做” 的企

业职工文化,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以及激发广大企业职工群众创造活力和新能量、正能量的具体体现。本书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企业职工文化研究中来。通过探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规律,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实践提供指导,发挥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基层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注入更多的新能量和正能量。

                                         乔 东

                                                  2013年6月6日

                                        于哈佛大学Lamont图书馆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