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农商行公众形象塑造背景下的文化建设

 
  更新时间: 2016/7/28 点击数: 2520  

农商行公众形象塑造背景下的文化建设

文/杨红 王家弘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其必然需要考量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自然需要顾及到企业公众形象的塑造。尤其对处于转型期间的农商行,更加需要传承农信社的服务价值理念和精神,以农商行全新公众形象塑造为契机,实现企业全新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进而使得农商行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走的越来越远。由此探究农商行公众形象塑造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策略,是很有意义的。

公众形象塑造与文化建设关系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指银行企业管理者倡导推行的,被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银行公众形象设置,金融消费者、社会大众对于银行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评价和认定,这种认定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从两者的定义来看,银行公众形象塑造与银行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两者各有特色,但是又密不可分:银行文化建设是银行公众形象塑造的灵魂,而银行公众形象塑造是银行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银行公众形象塑造会受到银行企业文化的指导和约束。

    农商行改制历时较短,其在全新的转型期间,注重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自然也是希望能够以全新的农商行公众形象来呈现出来,进而实现自身新时期农商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由此也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其集中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商行缺乏文化建设的基因。对于农商行发展前身的历史进行探究,我们就会发现农商行从一开始就存在与文化脱节的情况。具体来讲,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为:其一,农商行前身为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基本宗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依赖性比较高,因此伴随农商行发展的文化都是农村文化和乡土气息,其对于现代管理文化的接触机会比较少,即使融入其中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由此更加打击了基层员工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其二,从信用社到农商行的转变,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不断发生变化,处于不同的阶段,其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理念,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善,也就是说在漫长的企业发展历程中,企业文化的连续性难以保证,也就难以保证浓郁企业文化和体系的构建。在这样的历史发展之下,农商行对外展现出来的公众形象很有可能与“模式化”“死板”“服务内容单一”“不具备企业文化”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这势必会给予广大的金融服务消费者形成对应的印象,此时形成的公众形象显然是负面的,是不利于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

    农商行缺乏文化建设的磨练。农商行缺乏文化建设的磨练,也就是说在农商行一路发展而来的时候,并没有抓住各种机遇去实现文化建设体系的调整和改善,进而使得当前农商行文化建设工作环节处于劣势的状态。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究当前农商行文化建设工作锻炼缺失的原因:其一,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同步。理论来讲,严谨规范的现代金融机构,其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将成为引导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良好开端。但是从当前部分农商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规章制度并不涉及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甚至常常可以找到相互抵触的情况,这无疑会使得文化建设的链条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其二,企业文化宣传力度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很多农商行都要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业务的拓展,绩效的提升上,对于员工的学习,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不是很重视,部分银行职员工作散漫,服务意识淡薄,集体意识不高,在对于企业文化没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很容易使得对应的工作氛围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其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考量到农商银行的特点,也没有思考到区域金融行业发展的状态,更加不会思考到员工的需求,而是将其强加到员工工作中去,这样不仅仅难以保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很有可能因此适得其反。农商银行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磨练,对于农商行公众形象塑造的认识不是很深刻,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会在日常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不专业的特点来,进而使得公众形象塑造输在文化建设失调的过程中,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农商行公众形象的塑造,在正确认识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到农商行公众形象塑造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之道,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农商行公众形象塑造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实现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的营造。实现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的营造,使得农商行上下在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与公众形象塑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切实的做好文化建设的准备工作。对此我们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处理好企业制度与公众形象塑造,文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农商行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中应该涉及到公众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的内容,由此使得原本的管理模式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找到公众形象塑造,文化建设与现有规章制度可能相抵触的条款,积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农商行规章制度与公众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之间处于共存共荣的状态。其次,实现农商行长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处理好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性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形成完备的企业规章制度,使得员工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农商行的公众形象,都应该依照文化建设的需求来管理和约束自己,在此基础上,以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为特色,打造实力更强,更加有活力,更加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使用现代化管理制度来武装自己,由此使得社会各界开始改变自己对于农商行的偏见,进而慢慢的参与到农商行金融服务环节中去。

    提炼更加符合农商行特色的企业理念。立足农商行特色,实现农商行公众形象的塑造,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朝着更加理想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实现对于农商行企业理念的提炼。对此,笔者认为当前农商行的文化建设内容应该涉及到以下内容:其一,在企业精神方面,应该发扬昂扬奋发的企业精神为主导,在自身实际情况思考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优良作风,将切合实际,健康向上,目标明确,内涵丰富,有益发展的企业精神提炼出来,以展现出新时期农商行的特色:服务“三农”,服务地区经济,发扬无私奉献,热心公益,勤劳奋斗。企业精神内容的提炼还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使得企业社会公众形象展现出现代化的特色,使得其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吻合;其二,在员工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出以员工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强化内部宣传,增强银行职员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进而成为企业文化创造的主体和载体,并且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业务中去,久而久之自然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参与工作,由此在农商行内部形成团结向上,共同奋斗的工作格局,这就是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融合之后取得的结果,也是公众形象塑造的历程;其三,在客户服务价值观建设方面,以体现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价值观为主导,将其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企业文化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使得服务文化上升到“客户至上”的地步,进而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提供更加有个性化的服务,保证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够慢慢去理解和接纳农商行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也应该依照规章来进行,本着高度责任感,虚心去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这才是当前应该有的客户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农商行公众形象塑造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更加具有方向性,本着提升公众形象的目的,对于当前农商行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调整和改善,是当前急需要去做好的事情。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不仅仅要实现思想意识上的改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磨练,由此才能够在农商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才是进行文化建设模式调整的万全之策。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