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检索查询 时事新闻 公 告 联系我们
现代企业文化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114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7/G0

邮发代号:80-7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qywh@vip.163.com

电  话: 010-51197712

官方唯一投稿QQ

QQ: 3565265704

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吕国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齐善鸿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光斗  品牌专家

吴基伟  中航工业集团青联主席

张国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陈步锋  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

金思宇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梁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彭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学研究中心主任

舒化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

     
 

挖出名人的商业价值

 
  更新时间: 2014/11/28 点击数: 1822  
文/邹凌远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每个受众都是一个综合经济体,有多重身份,按照商业思维来说,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是销售者。大众可以消费,也可以创造商业价值,满足他人的需求。这就催生了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名人,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有很高知名度的人。范围可以小到邻里、单位部门,也可以大到国家、世界,在其相对的范围为众人熟知的都可称之为名人。

    名人的名气大小通常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较大的关系,如政治人物、军人、科学家、企业家、作家、运动员、演员、歌手、艺术家等。正因为名人的特殊,才具备了独特的商业价值,通常都被很多企业看中,寄希望借助名人的价值为企业、产品或品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名人可以是好人,可以是坏人,可以是英雄,可以是丑角,一般企业进行商业运作采用的都是正面人物。本文所讲述的名人,是指经常出现在商业合作中的人物,主要包括娱乐圈、体育界、艺术界、社会名流这四类,他们是商业价值被开发利用的主流。早在30年前,名人效应就在商业中被广泛应用,时至今日,名人的商业价值已经全面开发,市场对名人的影响力不再崇拜,转而向名人的私人生活挖掘。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很多电视节目开始以名人的生活为素材,且备受欢迎。那么,名人的商业价值逐渐由基本走向隐私,未来还有什么可以挖掘?

基础商业价值

    当今社会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受众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文字,企业所有的精力都转向了抓住大众的注意力。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迫使品牌进行差异化营销。为了突出品牌或产品的个性,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一炮走红,为了更好的维系受众和巩固市场地位,大多数经营者都选择了由名人代言,不惜花重金邀请当红明星,辅助一整套的市场传播推广,就是希望在市场份额中分一杯羹,迅速占领市场。而邀请名人,不光是能够嫁接名人本身的关联价值,同时它也能够快速的吸引消费者注意,产生共鸣,促成购买。因此,现在大多数品牌都愿意采用名人代言战术,也被很多企业奉为产品打开市场,成功销售的法宝。

    正因如此,放眼各大商场,每一个成功品牌的前面,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光芒四射的名人。国际品牌也好,国内品牌也罢,但凡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名人代言十分普遍。而大部分品牌在挑选代言人时,都偏向于选当红名人,最好是红的发紫。这就导致一个代言人代言了好几个品牌,大众看到广告后,很多时候都形成记忆误差,代言人能记住,代言的品牌却很难对上。

    然而随着新兴媒体的高速发展,大众对自媒体的应用日趋成熟,与名人的距离也渐渐拉近,甚至可以互动。而名人也不再像以往总是高高在上,很多人也接地气了,而草根名人也不断涌现。在这种从不缺名人,而又不断涌现新名人的时代,名人效应的价值也被大大削弱。大众在名人效应长期熏陶下,逐渐变得麻木,名人的号召力骤降。

提升商业价值

    随着名人代言的泛滥,名人效应的神圣地位也遭受到市场的严重挑战,其商业价值也大不如从前。市场的商业需求也不满足于基础的名人效应,由此名人代言的内容也逐渐增多,以往只是单纯的拍摄广告片,现在合作内容延伸到公关活动、粉丝见面会等内容,就是尽可能的利用名人的有效价值。因而企业对于名人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伸向了名人的生活,通过名人的生活与产品结合,从而更好的提升产品的号召力,也更好的突出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而大众消费者虽然对名人的敏感度下降,但是对于名人的生活却是闻所未闻,这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猎奇心理是大众的通性,这也是每个人隐藏的心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颖独特的东西才能够被广泛议论,形成社会效应。名人效应已经不再是话题,名人的私人生活才是受众关注的焦点。

    名人微博掐架会引发用户关注风波;名人发布的一条心情说说也能带来几千甚至上万的评论;名人晒孩子照片更是引起轰动,更别说其他的一些生活私密。这就是这个时代受众对名人的需求点。因为新媒体把二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受众与心目中敬仰的名人也能隔空交流,因此只有名人未被发现的秘密才具备凝聚目光的独特魅力。所以当前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告,都逐渐向名人的生活转变。电视节目脱离以往的形式,转向受众展示名人的生活、喜好、娱乐等,亮相是基本,参与更多其他才是节目的核心内容。如《爸爸去哪儿》《十二道锋味》等节目,一经播放引来广泛收视。广告也抛弃了以往的创意制胜,纷纷转向展现一段生活,一段恋情,甚至是一段独白。这是继名人效应开发后,提升的名人商业价值,传播名人的生活。

剩余商业价值

    对于受众来说,产品没有紧随时代的创新,也就失去了竞争力。那么受众对传播,对品牌,对企业,甚至对于人的态度也是如此。而名人的商业价值对受众而言,它就是一件无形的商品。在历经几十年的应用中,受众对名人的商业价值,可谓是热情不减,但它也是不断从高高在上向受众接近的过程。从开始利用名人效应,到现在利用名人生活,名人的神秘感也逐步消失。同时大众的消费能力与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品味也在不断提升,对产品,对服务,对传播都变得挑剔。现在公开名人的生活,还能够对大众带来一些好奇,能够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但是倘若名人逐渐接地气,名人的生活被用的泛滥而失去价值,被受众漠视,未来对于名人而言,还有什么商业价值可以开发值得特别研究。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也是受众互动体验盛行的时代。各种品牌都在寻求与受众深度沟通,收集受众大数据,以此更好地维系客户。而整个社会在倡导一种精神,大众也在讲究精神,尤其是80后、90后年轻群体。名人除了影响力和生活,他还有不为人知的情感和精神,这或许可以是未来沟通大众的纽带。大众需要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是精神生活,那么精神共鸣就是未来的趋势。名人恰恰是众人的榜样,也具备感染众人的精神,这也会是值得深度开发的价值点。但就看怎么去诠释这种精神,怎么去向消费者展示。

    无论是品牌也好,产品也好,都有自身的价值寿命,不创新就被淘汰。对于名人而言,亦是如此,如果没有值得开发的商业价值,自然就没有利用价值。名人要想能够保证自身长远的价值,必然需要品牌化,建设自身的个人品牌,才是长远商业价值保障。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新闻出版署 |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  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中工网 |  中工网-工会媒体协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年会 |  网站建设 |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官网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